不小心提供銀行帳戶密碼成為人頭帳戶?小心被當詐欺罪共犯!律師教你怎麼自保
- 王聖傑律師
- 22小时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提供帳戶密碼換現金,竟變詐欺罪共犯?
小明是一名大學生,某天在網路上看到「急需帳戶借用、立刻轉帳5000元酬勞」的廣告,聯絡對方後被要求提供銀行帳戶與密碼。
幾天後,小明接到警方通知:他的帳戶被用於詐騙,涉犯詐欺罪與洗錢防制法,他竟成為詐騙集團使用的人頭帳戶。
小明嚇壞了:「我只是把帳戶借人,沒參與詐騙啊!」但警方調查時,他卻無法交代清楚對方身分,也無證據證明自己是被騙。
你可能以為只是幫忙,法律上卻是共犯!
📌提醒一:提供帳戶密碼,不只是「借用」那麼單純
一旦將帳戶與密碼交給他人使用,法律上等於你「主動參與資金流通」,若該帳戶被用於詐騙,帳戶持有人很可能被認定為共犯。依《刑法》第339條詐欺罪規定,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,對於他人為詐術而使人交付財物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罰金。
📌提醒二:即使是「被騙提供」帳戶,也可能成立過失或幫助犯
如果檢察官認定你「未善盡查證義務」、「明知可疑仍交付帳密」,仍可能追究刑責。若情節輕微,律師可協助爭取緩起訴、不起訴處分,甚至依《刑法》第59條請求減刑。
📌提醒三:蒐集證據、自證清白是關鍵
若你確實是遭詐騙,請保留通訊紀錄、交易對話、匯款紀錄,並儘速尋求律師協助,避免單獨應訊時說詞前後不一,導致檢警懷疑涉案。
詐欺罪法律小知識補充
刑法第339條:犯詐欺罪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刑法第30條幫助犯:幫助他人實施犯罪者,為幫助犯,處從犯之刑。
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:犯罪情節輕微,法院可酌情減輕其刑。
常見法律問題 Q&A
Q1:我只是給對方帳戶密碼,沒有詐騙任何人,為什麼要負刑責?
A:帳戶與密碼的提供是導致詐騙成功的關鍵行為之一,屬於「幫助犯」或「共犯」,即使沒直接行騙,仍可能被追訴。
Q2:我是未成年人,也會被追究詐欺罪嗎?
A:是的,但法院會考量年齡與心智成熟度,可能適用《少年事件處理法》,但不代表免責。
Q3:對方說只是「幫忙轉帳」,我相信了,這樣能脫罪嗎?
A:需提出證據證明你沒有共犯意圖,且無法預見是詐騙行為,否則仍可能構成幫助詐欺。
Q4:帳戶是我朋友借我開的,我提供給詐騙集團,誰會負責?
A:帳戶實際使用人與提供者都可能被追訴,責任須視實際分工與認知程度判定。
Q5:警方通知我出面說明,我需要請律師陪同嗎?
A:強烈建議有律師陪同製作筆錄,避免誤觸法律、供詞不一致造成誤判或不利後果。
免費法律諮詢|立即保障你的權益!
如果你或親友也曾因為誤信他人,提供帳戶與密碼而被捲入詐騙案件,務必儘早尋求律師協助。
我們提供免費初步法律諮詢,協助你釐清案情、保護權益,不讓你一時失誤毀了人生。
📌 免費法律諮詢 | 📞 (03)3150-034 (02)2388-8962
🏛 台北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64號6樓
🏛 桃園所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95號17樓
提供多元支付:現金、信用卡、銀行轉帳
Comments